专业知识
砗磲
砗磲

所属分类:
百货
零售精品
黄金珠宝
产品描述
第一章:砗磲的专业知识
1.1 砗磲的来源
砗磲经过千百年的蕴育生长,能散发出的能量磁场非常大,可使佩戴者具有增进身心调和、启发自在智慧、摧毁众生烦恼的功能。在各地佛教高僧、西藏喇嘛高僧都有手持砗磲制成的佛珠。据记载,此七种宝物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琥珀”。在这七种宝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宝石为砗磲,因为砗磲生长在印度洋或西太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壳造山运动浮出海面而鲜为人知,因为砗磲的产量极少,所以非常珍贵。在当今佛教界流行的宝石种类中,可作为驱邪避凶的宝石应首推“佛教七宝”。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
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m。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的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古人也曾取白色珊瑚和一般较厚的贝壳做成圆珠,把它当作砗磲记载。可见砗磲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记载,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门当中,高僧用它当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饰中,它是六品官员的顶珠,可见它的价值不凡。目前世界名珠中最大的一颗天然海洋贝珠(真主之珠)重6350贝克,就是砗磲所产。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具有美丽珍珠光泽而颜色洁白、有晕彩且质地细腻的贝壳才可作为宝石,而砗磲贝却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
1.2 砗磲名字的由来
相传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自然界中最白的物质就是砗磲(钻石的硬度是10,砗磲的白度是10),并且是稀有的四大有机宝石之一(砗磲、珍珠、珊瑚、琥珀)。
1.3 砗磲的历史故事
明朝洪武9年,江南一秀才准备赴乡试,起行前夜他特地去庙里拜菩萨,求菩萨保佑伯乐识得他这匹千里马。拜过菩萨,正将返回家中打点行李,忽被庙里的住持吓住,称秀才已招染邪气,恐不适宜出行。乡试三年才有一次,对于寒窗苦读十年,待石破天惊的的读书人来说,岂能错过乡试机会。
住持知劝他不过就将自己的白色砗磲佛珠摘了下来送给秀才护身。秀才就这样在住持送予的白色砗磲佛珠护佑下,虽一路上遇到了无数险情,秀才均手捻佛珠,坦然镇定,处处化险为夷,最终安全准时到达乡试地点。
1.4 砗磲的形成
海底最大的贝类
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我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的珊瑚礁中,就生长着这么一种贝类中的庞然大物。它的贝壳大且肥厚,壳缘弯曲,状如荷叶边,壳面具有隆起的放射肋,壳顶部的前方有一个小孔,这是足丝的出处。在它发育期间,胶质的足丝从孔中伸出来,牢固地附着在礁岩上,因而成体不易随意移动。有的种类不以足丝固定,而多是背缘着地或在珊瑚礁上穿洞穴居生长。在西沙群岛,最大的砗磲贝壳1.25米长,两个贝壳张开宽达1米,贝肉75公斤,整个贝壳重达220公斤。本世纪初,在菲律宾海岸发现一枚长1米,重131.5公斤的巨型砗磲现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据说是外国人发现的最大的一个砗磲,与西沙群岛发现的砗磲,可说是相形见绌了。其实,砗磲的壳最长可达2米多,重量可超250公斤,简直是个天然的浴盆。它还是海洋世界中的寿星,寿命可超百岁,据估测,一般壳长1米的个体就已成长百年了,它荣称“贝类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砗磲的壳外面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里面白色,外套膜缘呈黄、绿、青、紫等色彩,十分漂亮,是不可多得的装饰品。砗磲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取其肉得有妙法:穿上潜水衣,带着錾子等工具潜入水中,趁砗磲张开贝壳时,将錾子插入割下贝肉。砗磲的肥大闭壳肌加工晒成干品是上等海珍品,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它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1.5 物理特征
砗磲贝壳大或特大,壳质厚重,壳面很粗糙,两壳相等,壳面有强大的隆起的放射肋,肋上常有鳞片或棘,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外韧带,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铰合部有一个主齿和 1~2 个后侧齿。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中央。为双壳类中个体最大的贝类,其中大砗磲(Tridacna gigas)壳长可达 1 米。贝壳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外套膜大,十分粗糙,具有 5 条粗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贝壳表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贝壳内面为白色,但富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应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都有主齿和后齿各一个。主齿短,后侧齿弱。砗磲的外貌并不漂亮,但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色彩艳丽,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1.6 生活习性
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砗磲丰富的营养。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砗磲肉可食,大贝壳可用作贮水器或贝雕原料。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小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供观赏。有的国家已对鳞砗磲和无鳞砗磲进行人工养殖并获成功。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
1.7 产地分布
砗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
1.8 砗磲的主要价值
装饰 :砗磲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 •医药
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为喜爱之物。
【性味】①《海药本草》:大寒,无毒。 ②《纲目》:甘咸,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凉血降压的功效。经长期配带可具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如增强免疫力、防止老化、稳定心律,改善失眠等药效。砗磲同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能凉血、降血压、安神定惊,特别对咽喉肿痛,小孩生疱更有疗效。砗磲可护身健体,延年益寿,藏传佛教更视之为驱魔避邪的神奇宝物!
药用价值
砗磲石成品在中医中,砗磲贝的尾端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砗磲含有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具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还可磨为粉末。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车渠,《集韵》云生西国,是玉石之类。形似蜯蛤,有文理。大寒,无毒,主安神、镇宅(疑应为“心”)、解诸毒药及虫蛰,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极验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车渠(海药)壳气味甘咸,大寒,无毒,主治安神、镇宅(疑应为“心”)、解诸毒药及虫蛰,同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之极验。”
1.9 砗磲的种类
1、番红砗磲
番红砗磲:车磲贝中最鲜艳美丽的是番红车磲,但它的最大长度在15~20公分,它还是海洋世界中的寿星,寿命可超百岁,荣称“贝类之王”。主要分布在南沙太平岛,屏东县恒春半岛,恒春,兰屿,东沙岛。
番红砗磲又名圆砗磲、红番砗磲、红袍砗磲。它是砗磲中颜色最为鲜艳美丽的,它的最大长度在15~20公分,番红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它还是海洋世界中的寿星,寿命可超百岁,据估测,一般壳长1米的个体就已成长百年了,所以它荣称“贝类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番红砗磲的贝壳可以制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番红砗磲的壳外面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里面白色,外套膜缘呈黄、绿、青、紫等色彩,十分漂亮,是不可多得的装饰品。番红砗磲的肥大闭壳肌加工晒成干品是上等海珍品,而且,它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因为番红砗磲有着观赏、医用和其他实用价值,而且有传奇色彩,因而,人们称之“龙官瑞宝贝王”。早在《无量寿经》中就与金、银、珊瑚、玛瑙、琉璃、琥珀合称“七宝”,而且《金刚顶瑜珈念珠经》也有记载,使用砗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所以在佛门当中,得道高僧会使用砗磲作为念佛的法器。
《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作用,可稳定心律血压、改善失眠、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达养生健体之功效。经过科学仪器分析,砗磲含有碳酸钙、壳角蛋白、氨基酸与许多微量要素等成份,人体在配戴过程中会吸收砗磲自然的宝气,能稳定情绪、去除杂念、增加智慧、消除烦恼业障、调养身心平衡。特别针对体质较弱,运势较差,血液循环不佳,工作压力过大,患有忧郁症,精神官能症,头痛、失眠,大病初愈的人来说,应随时随地配戴砗磲。
1. 肉眼检视法:只要是番红砗磲,其外表必定有如车轮与沟渠所构成的图案;因此,要鉴别真假番红砗磲,这样的特征就成为鉴定真假的重要指标。再者,只要是天然的宝石,世界上就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个体,我们观察如果有两颗番红砗磲珠纹路是一模一样的,则很有可能是贝壳磨成粉压制的。
2. 破坏性试验:以破坏性试验将其击破,若是真品必有贝壳断面。
3.惦重法:天然的砗磲一般都有一定的比重,我们除了观察砗磲的纹路是否为天然外,可以试着用手去惦一惦其重量,若是感觉非常轻,则有可能为非天然砗磲。
4.灯光照射法:番红砗磲在收藏界也被叫做血砗磲,用灯光照射,会呈现出如血一般红光。
2、扇砗磲
无鳞砗磲,也作扇砗磲,是帘蛤目砗磲蛤科砗磲蛤属的一种。产于澳大利亚周围水域,主要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大堡礁,台湾分布 屏东县恒春半岛,兰屿。成年无鳞砗磲为雌雄同体。通过虫黄藻转化二氧化碳和溶解氮,铵等,为碳水化合物为其提供营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
无鳞砗磲产于澳大利亚周围水域,可可岛、斐济、印度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 菲律宾、所罗门群岛、汤加和越南。目前也被引入到美属萨摩亚、库克群岛、马绍尔群岛和萨摩亚群岛,关岛。
大型贝壳,壳厚,两壳等边、形状大小相同。通常有足丝开口。栖息于珊瑚残骸上或钻孔进入珊瑚礁,腹部边缘朝上,外套膜内有虫黄藻共生。绞齿有1个主齿,1或2个後侧齿。後闭壳肌和後收足肌往壳中央移动,前闭壳肌退化。筒状韧带发达。体长 可达60(厘米)
•生活于西太平洋的潮间带到亚潮带。无鳞砗磲栖息于珊瑚残骸上或钻孔进入珊瑚礁,腹部边缘朝上,外套膜内有虫黄藻共生。
3、库氏砗磲
拉丁文学名:Tridacna gigas 又名:大砗磲。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砗磲属 因为砗磲的肋间沟很深,象车轮碾出的辙印,所以在古代又被称为“车渠”。它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海域。幼体时,其壳顶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强壮的足丝伸出,成体时足丝孔封闭。外韧带狭长,为棕褐色,几乎与贝壳后部等长。库氏砗磲生活于热带珊瑚礁浅海区,是高盐度狭盐性贝类,喜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珊瑚礁间。
大砗磲,壳最宽处可达1.3米,重约300公斤以上,是一种最大的贝类。一扇大的贝壳,可作婴儿浴盆。两扇贝壳的闭合力量大得惊人,据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船锚的铁链折断。 贝壳很厚,略呈三角形,两壳相同。壳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条粗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贝壳表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贝壳内面也为白色,但富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应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都有主齿和后齿各一个。主齿短,后侧齿弱。大砗磲的外貌并不漂亮,但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色彩艳丽,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 大砗磲壳顶前方有一足丝孔。幼体时,其壳顶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强壮的足丝伸出,成体时足丝孔封闭。外韧带狭长,为棕褐色,几乎与贝壳后部等长。背缘较平,腹缘为波浪式的波纹,双壳不能完全闭合。
库氏砗磲的两壳等大但两侧不对称,前端较短,壳顶前方有一足丝孔。幼体时,其壳顶前方凹入的部分库氏砗磲 有强壮的足丝伸出,成体时足丝孔封闭。足丝孔脊无紧锁的齿褶。外韧带狭长,为棕褐色,几乎与贝壳后部等长。背缘较平,腹缘为波浪式的波纹,双壳不能完全闭合。壳面为白色,有5条强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壳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壳内呈白色,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对立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各有一个主齿和一个后侧齿。前闭合肌消失,后闭合肌发达,位于中部。
大砗磲栖息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浅水区。泰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均有发现。在中国分布于南部南海诸岛海域。 由于过度捕捞:容易捕得,渔民过度打捞。再加种内生物学特征:该物种生长缓慢,种群数量少。还有栖息地的破坏:海区环境污染严重,严重破坏了砗磲的生存条件。所以库氏砗磲濒临危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红色名录列为:易危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
大砗磲栖息在热带海洋中珊瑚礁间的浅水环境里,以坚硬的足丝固着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 库氏砗磲 生物带进体内,作为食料消化吸收。砗磲与一种虫黄藻有共生关系,它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特殊的叫玻璃体的结构,能够聚合光线,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而虫黄藻则可为砗磲提供一部分养料。 库氏砗磲生活于热带珊瑚礁浅海区,是高盐度狭盐性贝类,喜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珊瑚礁间。幼体时壳顶伸出强有力的足丝,藉以固着于珊瑚礁或砂质海底。
4、长砗磲
长砗磲(学名:Tridacna maxima),台湾称作长砗磲蛤,是帘蛤目砗磲蛤科砗磲蛤属的一种。常栖息在浅海珊瑚礁、岩石底。
中文名:长砗磲(拼音:cháng chē qú)英文名:Small giant clam学名:Tridacna maxima长砗磲,是帘蛤目砗磲蛤科砗磲蛤属的一种。常栖息在浅海珊瑚礁、岩石底。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东非、红海以东,及太平洋的波里尼西亚以西、澳洲以北和日本九州、纪伊海域以南的潮间带至浅海珊瑚礁。] 长砗磲长度为35-40厘米,在水下露出的外套膜的颜色为蓝色。 •长砗磲贝壳较小,长卵圆形,前端突出,后端短,中部膨大。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不等,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形的足丝孔,孔缘有稀疏的齿状突起。壳后背缘斜,腹缘呈弓形弯曲。壳表面黄白色,具5-7条强大的鳞状放射肋,肋间有细肋纹,内面白色。
长砗磲最主要的特征是贝壳的高与宽相比较长,贝壳外面的肋有5~6条,但是肋上的鳞片比鳞砗磲要小的多。在水中生活的环境与鳞砗磲相同,不同的是长砗磲在水下露出的外套膜的颜色是蓝色的。库氏砗磲的贝壳外面有5条肋。这个数量是固定的,肋上没有鳞片只是细细的纹路,这是区别前两种砗磲外壳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最大的特征是库氏砗磲贝壳是所有瓣鳃类中个体最大的
长砗磲,贝壳长卵圆形,壳极坚厚,一般壳长约170mm,壳高约90mm,宽与高近等。两壳大小相似。前端突出,延长;后端短。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圆形的足丝孔,孔周缘有排列稀疏的齿状突起,壳背缘斜。韧带黄褐色,长几达腹缘。壳表黄白色,具有自顶部直达腹缘而向前方斜走的强大鳞状放射肋5-7条,肋宽显着大于肋沟。近壳顶部放射肋的鳞片低伏,多呈覆瓦状排列;近腹缘的鳞片较突起,腹缘呈弓形弯曲。壳内面白色,边缘淡黄色,具光泽,并有与壳表放射肋丰应的凹沟。铰合部长达末端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收足肌痕与闭壳肌痕近相等。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边缘为蓝色。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东非、红海以东,及太平洋的波里尼西亚以西、澳大利亚以北和日本九州、纪伊海域以南的潮间带至浅海珊瑚礁。 •中国分布于南海,如海南、西沙群岛等沿海。
长砗磲生活在珊瑚礁或海砂表面,以浮游生物、藻类为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的物种。
5、瓷口砗磲
瓷口砗磲又叫菱砗磲俗称菱砗磲蛤、瓷砗磲蛤。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砗磲蛤科.分布在菲律宾南端苏禄海岛屿。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它南海岛屿,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
贝壳的轮廓较圆,较薄,足丝孔也很狭。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贝壳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6、罗氏砗磲
分布:印度洋
饲养要求: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种属:软体动物,双壳纲,帘蛤目,砗磲蛤科
简述 :外壳单薄,壳齿尖长,外壳有大幅度的垂直折曲,棱鳞阔长,强度比T.squamosa 强.有成长良好的足丝开口能紧紧张蚌身固定在地上,只分布在马达加斯加与赛舌尔海域之间其中一小片的海域,数量稀少 。
7、鳞砗磲
鳞砗磲(学名:squamosa)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鳞”。整个贝壳上有数排大鳞片,很多生物都以其作为避难所,像小螃蟹、贝类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贝壳是对称的,当需要时会闭合的很紧。一般生活在鹿角珊瑚丛中,用足丝固定着。长长的触须长在开口处向内的地方。在水族箱中能够长到24厘米或更大.
贝壳极厚,呈杯碗形扇状。就体形比例而言,是砗磲中最重的蛤,但其尺寸和重量远不及巨砗磲。壳顶后方有一大足丝孔,壳表有4—12条肥圆而突出的放射肋,其宽度从壳顶到壳缘迅速膨大。肋上有凹槽状鳞,自上至下逐渐变大。壳缘的形状与肋与其间隔沟槽的轮廓相对应。壳表白色,常染有橙色及黄色,内面白色。突起的鳞片是鳞砗磲的标记。 栖息地:珊瑚礁
在海里生活的鳞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鳞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鳞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鳞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鳞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鳞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鳞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鳞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肉可食用。
主要分布于南海、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台湾,常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
鳞砗磲,贝壳卵圆形,厚重坚实,壳长约200mm,壳高约130mm,壳宽约136mm。 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亦近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孔边缘具有肋状突起若干条,近壳顶的大而突出,排列紧密,向前端渐稀不清。壳背缘稍平。外韧带黄褐色,长约为具壳后半部的3/4。壳表黄白色,生长线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鳞片,肋间沟内又有宽的放射肋纹数条。肋与沟使腹缘弯曲呈波状。于壳顶附近常因磨损而使鳞片脱落。壳内面白色,具有光泽,铰合部长,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后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壳中部。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缘红褐色。
鳞砗磲很容易饲养,不是特别需要强光照。当然,卤素灯提供的强光照会帮助其生长及保持艳丽的色彩。需要保证水中钙含量在400-480mg/L,微量元素,像锶和碘也是需要的。
它的体内有共生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能获得大部分营养。但最好追加一些食物,除非缸中有鱼和珊瑚,投喂它们的食物剩余能足够保证食物来源。也需要一定的氮保证生长,如果缸中氮过低,需要添加一些,但不能高于2mg/L。
8、魔鬼砗磲
魔鬼砗磲学名 (Tridacna tevoroa)是一种海洋动物。在深海,可提取钛金材料 较为稀少的种类,生活在水深大于20米的北东加群岛及东菲济群岛。相对来说较为大型可达50cm,壳嘴处有些暗红色斑。壳边缘看起来比较没有波浪起伏,套膜上有疣状突起,棕灰色。进水孔有大的白或棕色触须.
分布于斐济群岛及东加王国
光照:500~1000
饲养要求: 水温: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体长:可达50(厘米)
9、砗蚝
砗蚝,砗蚝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的物种,外壳曲起成弓状,表面有放射性花纹,有红色小平的小斑点。蛤类的一种,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它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最大型双壳类,长可达1.8米,最重可达200公斤左右,寿命达80-100年,甚至百年以上。
1.10 砗磲的保护级别
全部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
全部种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 Ⅱ 级保护动物。
中国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里也将库氏砗磲贝列为一级国家保护海洋生物。
1.11 鉴别方法
一看颜色辨别砗磲真假:
砗磲呈白色、牙白色与棕黄色,外表光洁明亮,表面呈珍珠般的光泽;假砗磲用白石或粉碎的贝壳粉或白石粉加胶压合而成,雪白无暇,白的呆板、表面抛光发亮,不自然。砗磲珠表面有细密的纹理,代表其在深海中的生长年限,真品光泽细腻、微透明,金黄色与乳白色相同,假砗磲整体发白,无光泽。
二看质地辨别砗磲真假:
砗磲是自然生长的,仔细观察纹路是否自然外,就是两颗砗磲珠的纹路无一相同。其矿物构造以文石为主,具有层状结构,单层厚度为0.5-1.5mm,层面清晰而又致密;假砗磲无天然的生长纹,放大镜下观察没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三看重量辨别砗磲真假:
天然的砗磲一般都有一定的比重,密度为2.70g/cm3,硬度一般为2.5-3度,部分玉化品种可达4度。我们鉴别时可以试着用手去惦一惦其重量,真砗磲有压手感,假的有点飘,若是感觉非常轻,则有可能为非天然砗磲。
五看大小辨别砗磲真假:
由于当时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老砗磲珠子的大小、圆度和重轻不一,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用肉眼可以辨别出。假砗磲珠子则大小、圆度和重量大多相同,往往给人一种均匀、完美的感觉。
只要是天然的宝石,世界上就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个体,完美观察如果有两颗砗磲珠纹路是一模一样的,则可肯定不是天然形成的,有可能是贝壳磨成粉压制的。不过也有号的砗磲如白瓷一样,没有纹路,但是会有天然的炸痕。
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内曾将白色珊瑚、白色贝壳做成的制品统称为砗磲,用草珊瑚或造珊瑚来仿造的砗磲产品时常有明显的孔洞、光泽暗哑、色调均一,市场上多见其染色的制品,用酒精棉球可擦拭去表面颜色。
在今天,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念珠的收藏,从老砗磲念珠自身看,它凝聚着佛教修持者的心血和精力,蕴含着典雅、高贵的艺术芳香,极具文化品位。
词条维护人:姚嘉欣
如果您在先帅百货消费过程中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发送至我们的官方邮箱,我们一定会积极倾听您的建议,完善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让我们的员工和团队能用专业和热情的心服务好每一位顾客,让企业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期待您的宝贵意见!